19岁女孩田艳青,是湖北恩施巴东县清太坪镇青果山村人。她是个“玻璃娃娃”,幼年时,她翻个身、伸下懒腰都可能骨折。她一边承受着苦难,一边坚韧向上。求学十二载个人炒股配资,今朝圆梦武汉大学。
\n田艳青告诉上游新闻(报料邮箱:cnshangyou@163.com)记者,6岁确诊患上“成骨不全症”后,她一度自卑,夜晚时分常偷偷哭泣。是爱让她人生重回正轨——有爱她的爸爸妈妈,有帮她养成学习习惯的支教老师袁辉,有当地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有在她困惑时点醒她的高中班主任陈海青……
\n田艳青说,命运对她不公,又对她格外青睐。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她,会继续奋斗、传递爱心。
\n爱心人士看望田艳青。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摄
\n“玻璃娃娃”
\n2006年5月,田艳青出生。一岁多时,她遭遇了人生第一次骨折。
\n母亲张彩林介绍,女儿不慎从板凳上摔下后痛得哭了起来,边哭边指着肿胀的右腿。她和丈夫接力抱着女儿搭上汽车,辗转来到巴东当地医院。经诊断,女儿右腿骨折,医生建议转宜昌治疗。
\n转院治疗费用,田家负担不起。无奈之下,张彩林夫妇只好带着田艳青看乡村土郎中。
\n田艳青的家,在武陵山余脉海拔约1000米的山坳中。脱贫之前,她家穷得叮当响。张彩林称,彼时,住的是破旧的土房;从家去村委会要绕着蜿蜒的山路步行40分钟;七八亩地里种着烟叶,丰收卖掉后第一件事就是还老一辈子欠下的债,“一年到头,根本落不到钱。稍微宽心的是,债一点点变少。”
\n张彩林称,当时还没意识到女儿患病,以为只是年纪小没发育好,直到女儿6岁确诊。
\n田艳青说,5岁时,她和小狗玩耍时不慎骨折。6岁时,上小学一年级的她放学回家,小狗出来迎接,她蹲下时再次骨折。屡屡骨折,父母借债带着她来到巴东县民族医院就诊。医院邀请重庆的专家为她会诊,认定为“成骨不全症”(俗称“玻璃娃娃”),目前无法完全治愈。
\n得知女儿患有罕见病,张彩林夫妇照顾起来格外小心。
\n张彩林介绍,她几乎是24小时守在女儿身旁。怕女儿睡觉时翻身导致腿骨折,她和丈夫一人守上半夜,一人守下半夜,用手固定着女儿的双腿。给女儿换衣服时,她是小心再小心……
\n即便格外小心,田艳青还是骨折了。她说,有一次她起床后伸懒腰,右腿还是骨折了。10岁之前,她一共骨折了七次。6岁到12岁,她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轮椅上。
\n田艳青说,彼时,她知道自己患病,不能站立,不能和别的小朋友一样去上学。她变得有些自卑,时常夜里偷偷哭泣。
\n支教教师袁辉送教上门。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支教老师
\n“您没来之前,我的世界是灰暗的;您来后,仿佛有一缕温暖的光照进我的世界。”这句话,是田艳青送给袁辉的。
\n2012年9月,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袁辉,来到巴东县清太坪镇姜家湾教学点支教。得知田艳青的遭遇,袁辉决定送教上门。第一年第二年每周两次,后面四年每周三次。
\n张彩林说,姜家湾教学点距她家有3公里的山路,袁辉步行需要40分钟。第二年,袁辉转至清太坪镇白沙坪小学任教,距离她家8公里。为此,袁辉特意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遇到雨雪天气,摩托车无法在山路上行走,袁辉只能步行。“我到现在还记得这个场景,有一次下大雪,地上的雪积得有半米厚,袁老师拄着一根木棍朝我家走来。到家后,我发现他的脚都磨起了泡。”
\n田艳青说,送教上门六年,袁老师不仅给她补上了小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她的学习习惯。一个知识点如果不懂,她心里总觉得失落,总要设法把它弄懂、吃透。她很享受从不懂到懂的过程。“这是袁老师教会我的,我也不知道他用的是什么方法,也许是耳濡目染。”
\n田艳青说,袁老师看出来了她的自卑。袁老师告诉她,快乐是自己给的,与别人无关,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找快乐。
\n彼时,她家养了鸡,她依据特征和外观给其中三只鸡分别取名:大肚、小乌、黄蜂。坐在轮椅上的她经常抱着大肚、小乌、黄蜂,一边喊它们名字,一边喂玉米粒。时间久了,只要她一喊名字,三只鸡就会从鸡群中朝她跑来。她家的母羊,下了两只小羊。她对其中一只格外好,只要她喊一声“咩”,小羊就会朝她跑来,快靠近轮椅时,小羊会放缓脚步,原地踱步。她喜欢布娃娃,家里穷她舍不得让父母买,就用玉米做:玉米须当头发,玉米杆当身体,玉米粒当眼睛和鼻子。
\n田艳青说:“那时候物质匮乏,自身又患病,但我有爱我的父母和袁老师,还有陪我一起玩耍的鸡羊。我的童年是幸福的,我是在快乐中长大的。”
\n田艳青喜欢布娃娃。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摄
\n考进省重点高中
\n不仅有袁老师,还有来自社会各界的爱涌向田家。
\n随着年龄增长和骨骼发育,田艳青的病情逐渐稳定,得以重返校园。2019年,她进入白沙中学读初中。中学不仅为她准备了单人宿舍,还批准她的妈妈陪读,并安排在后勤工作岗位上。
\n张彩林说,她幼年时被烧伤,右手落下残疾。她没想到自己能一边照顾女儿,一边上班赚工资。“这份工资成了家里重要的经济来源。”
\n白沙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张彩林是一位吃苦耐劳的女性,虽然身体有残疾,但工作尽心尽力。
\n在爱的陪伴下,田艳青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n田艳青说,待在家里时,她一般睡到自然醒,渐渐养成了“散漫”的坏毛病。刚来到白沙中学时,她有些不适应。学校老师和她深谈多次,她意识到了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不能讲特殊,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n初二那年,田艳青尝试着用拐杖行走。她说,刚开始时她非常害怕:害怕摔倒,害怕骨折,害怕疼痛。但她告诉自己,双脚是用来站立的,要丢掉轮椅。克服恐惧后田艳青能拄着拐杖行走了。
\n袁辉还牵挂着田艳青,已前往建始县支教的他会抽空来看望。
\n今年,是袁辉支教的第13年。袁辉对上游新闻记者没有多说,只是表示,他只做了他该做的事,田艳青能考上武大,是自身努力的结果。
\n田艳青说,“袁老师带着他的朋友一起来看我,他们都在鼓励我。我渐渐明白了,我身体上是和别人不一样,但我的思想上和别人是一样的。我越发自信起来。”
\n三年初中时光转瞬即逝,中考时,田艳青以清太坪镇中考第一名790分的成绩,考入湖北省省级重点高中巴东一中。
\n田艳青给袁老师报喜。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n圆梦武大
\n到巴东一中后就读后,学校将教室旁的休息室改造成田艳青的宿舍。和初中一样,张彩林也来了,一边陪读,一边工作。
\n田艳青高中班主任陈海青接过了“爱的接力棒”。陈海青说,班里六个老师开会,田艳青始终是他们讨论得最多的学生:共同呵护田艳青的尊严,不让她感受到“被特殊对待了”。田艳青很上进,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十名。
\n田艳青说,高中三年,数学是她的短板。屡次失利后,数学老师找她促膝长谈,教她方法,告诉她把数学当成磨炼意志力的磨刀石。既要重视,也不要负担过重,只要努力去学,不苛求结果。渐渐地,田艳青数学成绩有所提高。
\n今年6月25日5时02分,青果山村田艳青家。一束灯光从大门透出点亮了大山的黑暗。
\n“621分。”田艳青和父母眼中噙着泪水。田艳青第一时间告诉了袁辉:“袁老师,我的成绩查到了,621分。”加上少数民族10分加分后,她将按631分投档。
\n7月23日,田艳青被武汉大学历史学类录取。针对田艳青的特殊情况,武汉大学提供了一系列帮扶:为她提供无障碍宿舍,协助申请校友助学金,提供学院内勤工助学岗位等。
\n田艳青说:“我很不幸,但我很幸运,一路走来被爱包围着。憧憬未来时,我想和恩师袁辉成为一样的人,做一个内心纯粹的人,找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n上游新闻记者 牛泰 通讯员 谭凤珍个人炒股配资
瑶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