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论坛》杂志网站8月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人民民主如何倾听民意在中国查配资平台的网站,民主的理解方式与我们在巴西及世界其他地区所习惯的代议制民主有所不同。
在这个亚洲大国,民主的概念超越了定期选举的思路。中国公民并非只在选举时刻才参与政治进程,他们被鼓励持续参与到影响国家的决策之中。这种模式被称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这一模式下,政府致力于实现与民众之间的持续互动,让公民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塑造公共政策。
“十五五”规划:民众参与的典范。今年5月20日至6月20日,中国政府发起了一场线上征集活动,收集网民对“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建议——该规划是关乎国家未来的最重要文件之一。活动累计收到超过311.3万条建言,反映出民众的高度参与热情。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强调,“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参与度高、覆盖面广,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动实践。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广泛深入地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智,凝聚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超越定期选举。在中国,民众对国家公共事务的参与并不局限于定期选举,全过程人民民主模式意味着人民的意见能得到持续倾听和重视。
与那种参与仅局限于投票环节的制度不同,在中国,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政策制定和国家发展进程。这种治理模式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原则,在这一原则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积极倾听民众诉求相结合。
在中国,政府努力与民众保持持续互动,在整个治理周期中收集并吸纳民众意见。
领导与参与的平衡。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除了选举之外,还致力于让人民持续参与政治决策。这种集中式治理模式旨在平衡强有力的领导与倾听民众需求,这一理念已成为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优势之一,其目标是实现国家可持续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一直积极致力于在政策制定过程的多个环节融入民众意见。除了为“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的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外,其他例子还包括一系列征集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公民被鼓励就环境政策、公共卫生、教育等各类国家议题提出建议。
尽管具体被采纳的建议数量尚未明确,但这一征询过程反映了中国政府在更广泛、聚焦集体福祉的治理模式中,倾听并适时将民众诉求纳入政策的承诺。(作者亚拉·维达尔,肖攀译)
巴西《真实巴西》网站8月5日文章,原题:这才是民主:中国民众向政府提交超过300万条建议,以在未来五年内实施在向全社会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后,中国共产党政府收到了超过311.3万条关于国家未来五年(2026—2030年)规划的网民建言。这一数字相当惊人,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编制期间所收到网民建言数量的3倍。
在上一次开展网上意见征集活动时,即2020年“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时——这是中国首次通过互联网就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中国民众提交了100多万条建言。
此次网民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建议涉及多个不同主题查配资平台的网站,如科技创新、外交、国防、文化、乡村振兴、环境、教育、就业、共同繁荣等。(作者毛鲁·拉莫斯,肖童译)
瑶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